近日,青岛市卫健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青岛市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倍增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有关情况。《行动计划》指出,目标到2024年,青岛市将新建改扩建各级医疗机构48家,新增医疗床位1.2万张,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数达到7.5张以上,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分别达到4.3人和4.5人。国家临床重点专(学)科达到15个,省重点专(学)科达到110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初步建成功能完善、区域一体、医防协同、中西医并重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行动计划》以满足群众多元化健康服务需求为出发点,以深化卫生健康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城市服务能级为落脚点,通过推动医疗机构、学科、人才、技术等四个维度资源要素供给,着力打造名院、建设名科、引进名家、培育名术,推动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数量上扩增、品质上提升、区域上均衡、效率上提速,完善全生命周期、全过程健康服务保障,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奠定坚实健康基础。
《行动计划》紧紧围绕青岛市卫生健康“十四五”发展目标,确定了10项行动,21条具体任务。
支持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加快推进二期建设,确保3个院士学科的输入支撑,加快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加强临床专科能力建设,打造10个青岛市医疗卫生攀峰学科、100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50个县域临床重点专科、特色专科。
统筹谋划全市医疗机构布局,合理配备大型医疗设备,缩小南北、东西区域资源配置差距。推进重点三级医院项目和区(市)医疗机构新建改扩建项目建设,结合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工作总体部署,分批对部分老城区医院实施基础设施更新和功能提升改造。到2024年,全市三级医院总数达到35家以上,实现区(市)全覆盖。
支持建设高水平医院分院区、分中心、分支机构,推广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县域医共体建设,实现省、市级医院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提升卫生健康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加快推进六大中心建设。到2024年,争取每个区(市)建成1家社区医院,95%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到国家基本标准。
高标准建成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市传染病医院病房楼。加快推进市区两级疾控中心标准化建设。规划建设市疾控中心胶州检验中心,提升检测能力。完成“一点两区”医院等项目建设。
争创省级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加快山东中医药大学青岛中医药科学院、国家海洋中药重点实验室等项目建设。推进区(市)中医医院标准化建设,新增2家三级中医医院。到2024年,80%以上中医医院达到国家医疗服务能力推荐标准,打造80个精品国医馆。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准遴选推广工程,推进“五个全科化”,开展中医药文化“五进”活动。
统筹规划全市康复医学体系建设,支持部分二级医院转型为康复医院。依托康复大学优势学科集群,加强康复人才教育培训。深化体卫融合,探索制定运动康复和运动处方相关标准,建立培训认证体系。
加强老年医院、护理院建设,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置老年医学科的比例不低于85%,老年友好型医疗机构不少于80%。争创1-2个国家级或省级妇幼保健特色专科,完成4个区(市)妇幼保健机构迁址建设。市级建立30个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托育服务机构,支持有条件的新建配套幼儿园探索幼儿园、托育机构一体化建设,千人口托位数力争达到3.82个。
引导社会力量在老年病、康复护理、健康体检、妇幼保健等领域举办医疗机构,设置连锁化、集团化经营的医学检验实验室、病理诊断中心、医学影像中心。支持有实力的社会办医疗机构建设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或参与协同网络建设。
每年力争引进培养医养健康领域高端人才3名、市级高层次人才20名、高级职称专家100名,招聘博士、硕士500名。筹备建设青岛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市卫生健康能力建设与继续教育中心。
加快推进高速泛在、云网融合、智能敏捷、集约共享、安全可控的全民健康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建设卫生健康全域感知专网、“青岛健康云”。推广“全市一家医院”场景应用,实现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拓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服务。建设新一代智慧综合监管及业务协同应用平台,加快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创新应用。基本形成卫生健康行业机构数字化、资源网络化、服务智能化、监管一体化的全民健康信息服务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