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单忠德、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司长符金陵、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司长胡子健、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司长徐兴锋、市场监管总局标准技术管理司司长刘洪生介绍《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今年预计将安排多少预算资金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各级政府为此到底能出多少钱?对此,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吹风会上予以回应。
“资金是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借这个机会,我可以非常明确地告诉大家,后续从政策实施的进程也都会看到,中央投资、中央财政资金等对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肯定是有资金支持的,而且支持会是有力度的。同时,我们也了解到,当前各地政府也都在认真研究,会结合各自财力的实际情况,拿出一定的资金给予支持。”赵辰昕在吹风会上说。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赵辰昕
《行动方案》有四个特点
赵辰昕介绍,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是党中央着眼于我国高质量发展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这个决策将有力促进投资、促进消费,也会促进节能降碳,既利当前、更利长远。《行动方案》有以下四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意义深远。我国是机器设备、耐用消费品保有的大国。据有关机构测算,目前全社会设备存量资产净值大约是39.3万亿元,其中工业设备存量资产大概是28万亿元。相关机构测算,我国每年工农业等重点领域设备投资更新需求在5万亿元以上,汽车、家电换代需求也在万亿元以上级别。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市场空间是非常巨大的。本次《行动方案》系统部署了这项工作,既能促进消费、拉动投资、切实增强经济活力,又能增加先进产能、促进节能降碳、减少安全隐患,实现高质量发展。
第二个特点,方案任务非常明确。《行动方案》提出要实施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回收循环利用、标准提升“四大行动”,每个行动方向都非常明确,重点也都非常突出。设备更新行动是以节能降碳、数字化转型等为重要方向,推动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教育、文旅、医疗这七个领域设备更新改造。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聚焦汽车、家电、家居等耐用消费品,让更多高质量消费品通过这种方式进入老百姓的生活。回收循环利用行动则是要落实全面节约战略,健全回收利用体系,提升循环利用水平。还有最后一个行动——标准提升行动,就是要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加快完善节能降碳、环保、安全、循环利用等方面的标准。
第三个特点,目标清晰。《行动方案》在认真摸底测算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到2027年的一些具体目标。在设备更新方面,设备投资规模要较2023年增长25%以上,重点行业主要用能设备的能效要基本达到节能水平。在以旧换新和循环利用方面,提出的目标是报废汽车回收量要比2023年增加大约一倍,二手车交易量要比2023年增长45%,废旧家电回收量要比2023年增长30%左右。
第四个特点,举措非常务实。《行动方案》从加大财政支持、完善税收支持、优化金融支持、加强要素保障、强化创新支撑五个方面明确了强化政策保障的一些具体措施。中央财政要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工作。在资源回收企业向自然人回收报废产品的时候,推广这些企业向自然人出售者“反向开票”的做法。
打好“组合拳” 分工负责,积极推进落实
赵辰昕介绍,《行动方案》涉及的领域很广,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多个环节,要推动落实好,既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决定性作用,也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打好政策组合拳。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在会同有关方面,分工负责,积极推进这项工作。
一是建立了推进工作机制。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建立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做好部门间的协同,而且要强化央地联动,形成推动工作的强大合力。
二是出台具体实施方案。这项工作部署了“1+N”政策体系,“1”就是《行动方案》。“N”是各领域的具体实施方案,目前,市场监管总局牵头制定的标准提升行动方案已出台,工信部牵头制定的工业领域设备更新文件也已经正式发布,住建部牵头的建筑和市政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也已经印发实施,商务部牵头的消费品以旧换新文件已印好,即将发布出台。除了这几个之外,还有重点行业节能降碳行动计划,还有交通运输、教育、文旅、医疗等领域的实施方案,牵头单位分别是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教育部、文旅部、卫健委,这些文件也都在制定印发的过程中,重点任务将进一步细化明确。
三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安排中央投资等各类资金,支持符合条件的设备更新和回收循环利用项目。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结合实际加大投入,落实节能节水等税收优惠政策,完善再贷款等金融支持。
四是营造良好环境。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坚持节能降碳、环保、安全、循环利用等标准,用这些标准来牵引,有序推动标准落地实施,强化执法监管,从而杜绝重点设备超期服役、不符合能效和安全要求服役等行为,保障产品质量和安全,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责任编辑:中装材弹性地板分会) |